六道-緣覺、聲聞


首頁 討論群 果清手札 六道-緣覺、聲聞

  • This topic is empty.
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- 1 至 1 (共計 1 篇)
  • 作者
    文章
  • #5054
    果清
    管理員

    六道-緣覺、聲聞

    本師世尊說投胎轉世:
    菩薩道,緣覺、聲聞,天道,人道,阿修羅,地獄等六道。

    人生旅途為善為惡修行與否,因緣際遇各有不同,
    佛教僧人從世俗(俗家)到出世(出家),在三寶大環境體驗新鮮事。
    學習從複雜熱鬧生活趨於簡單,虛榮心愛面子學著腳踏實地,
    過程喜怒哀樂憂悲苦腦,是非挫折傷心難過,適應需要一段時日,
    學習苦受淡化隨緣喜樂。
    歲月生命不會停留,人事物不會停留,設立工作目標不要停下腳步,
    前進是成長的動力。學

    佛教對緣覺聲聞的解釋,經過歲月為了生活,奔波勞累挫折不斷,
    覺得好累好苦,苦是因為有集,集是自己的經過與現今,
    錯的言行作為不停溯造累積。

    緣覺聲聞從俗家人進入,修改生活習性,跟佛陀修行,
    利根學習速度較快,鈍根學習速度較慢,成就都一樣,在修行路上自利利他。
    祖師大德教唸佛、禪修,進入修行轉念改變言行作為,

    修行有人一頭栽入,有人排斥遠離,有人覺得麻煩,佛陀說因緣。
    為甚麼要修行,人的念頭如海浪,飄忽不定三心二意,
    三心,心不定。二意,心不能定,想著事情不能抉擇,
    心思上上下下變動不定,心懸著、念過去、想未來、和現今,
    心所向兜不攏,融不入是為三心二意。

    三心二意念頭雜亂產生印痕,心煩、悶悶不樂,
    印痕來於生活中,生老病死,喜怒哀樂,憂悲苦惱的小細節裡,
    知覺、識別、記憶體,環境刺激植入個人思維,拋不去成印痕。
    印痕記錄不好的,怨恨、氣忿,針對某人某事不能忘記,存報復。

    很深的印痕跟著種子轉世,這組能量(神靈)越無明、三毒、欲執,
    印痕沒有消除成為識別種子,去到哪裡貪瞋癡隨身行,
    印痕建立容易去除難,檢討改善錯誤的言行,不會障礙多多煩惱多多。

    因貪、瞋、癡、欲、執,印痕深沉,去世…
    十二因緣,無明、行…輪迴軌道再牽扯不清…
    印痕深固過世前,起嗔心墮惡道,親屬超度幫助有限。
    善行惡行跟印痕有關係,疾病跟印痕也有關係,
    慢性病是一種心症,心腦沒放鬆血氣循環不好,身體就不健康。

    印痕多腦袋裝太多事情,無法放鬆思考能力變弱,
    造成情緒化念頭反覆,像海浪無法停歇,印痕是生活中不斷輸入累積,
    印痕與基因也有關係,傳承父母與自己的識能量(種子)。
    輪迴轉世,不修行來世更苦…

    聽聞佛陀講法就入門,在僧團修行的弟子,
    緣覺聲聞修行四聖諦,知悉緣生緣滅幻生幻滅,
    緣覺聲聞聽佛陀聲教,修行證悟的出家弟子,各宗教門派都可以成就緣覺聲聞。

    經典紀載:聲聞小乘,緣覺中乘,菩薩大乘。
    *聲聞小乘,學佛法要師父引導教化才領悟,
    *緣覺中乘,學佛法師父引導教化,能自悟,
    *菩薩大乘,修行了悟也幫眾生覺悟。

    緣覺=緣→觸→緣生…
    聲聞=緣→觸→聞→緣生…
    在生老病死憂悲苦腦過程體悟覺悟,傳達所學所行,
    轉告分享世人能跟自己一樣,放下才自由自在過人生。
    祖師說只管自己利益,不管別人的自了漢是自私的。
    緣覺聲聞可以稱菩薩,說是自了漢不度他人是不正確。

    典記:喇嘛(小乘)是自了漢。
    釋迦牟尼佛、祖師大德、咕嚕、達賴都是喇嘛…
    人人是佛,人人有覺,領悟慢與快的差別。
    本人鈍根,勤能補拙…
    周梨磐陀念掃把二字開悟的祖師。

    緣覺利根,自悟道,不依師學,聞法知悉四聖諦,十二因緣,行六度,修三十七道品,
    緣覺,聽聞自悟,悟快。
    聲聞鈍根,從聽聞中依教規行持,知悉四聖諦,十二因緣,行六度,
    修三十七道品與師學再悟,悟慢。

    緣覺聲聞修行路懂得自我調整,知道佛陀四聖諦,
    隨時警覺察覺狀態隱身而退,不斷禪修清楚六根動向,
    了解六塵干擾,遠離煩惱苦悶。

    七情六慾雜念幻想多累積印痕,釋放印痕很重要。
    抒發印痕透過靜坐、數息、外觀、內觀,次第…身心放鬆冥想改善,
    用呼吸抑制念頭飄忽不定(雜念),所以需要數息…
    靜坐內臟氧氣轉換代謝毒素,排毒從身體組織、毛細孔、九孔。
    禪修生活簡單,食衣住行娛隨順因緣。

    學禪→作真正的自己。
    忍辱控制不瞋,忍辱是殊勝的苦行。
    學佛修行對內、低頭看自己,對外弄懂一切,
    偏見、八卦,執著,這些缺點自己都有。
    修行:修一切善,斷一切惡,提升靈性、境界,善、惡引業到下一站。

    瑜珈究竟法講好好呼吸、放鬆,講生命、健康、助人利己,
    教誠信守承諾,重視愛惜生命,放下慾望執著貪瞋癡,平安健康,
    有健康的生命才能做事,我為人人、人人為我、愛我,幸運幸福喜樂。
    禪修念佛都是在研究生命,知道生命延續與自主生死。

    瑜珈究竟法破除迷思,回到務實,道德倫理(尊重)人情世故(誠懇),
    佛法不是文字識高深莫測,佛法用在生活裡行住坐臥,思想、言語、行為,
    六根、六塵、觸、裡邊運用。
    文字無法使人覺悟,提升靈性、境界,
    精勤修行不一定能了悟,要用對方法。
    法是有緣人才接受的東西。

    修行:真誠,不虛偽,言行一致,因為起心動念,都在因果裡。
    修行環境不重要,學習品質基礎規矩很重要。
    一邊念經一邊勤勞修行,究竟法淨化自己,禪修改變生活生命品質。
    打坐的痛,能開悟,無形中還業、還債。

    四維就是禪修,
    四維:禮、義、廉、恥。
    禮:規矩。
    義:正道、正理。
    廉:清白。
    恥:羞愧。
    四維用在生活中,隨時注意六根、六塵妄動。

    孝順積極助人做公益,做公益評估能力,做公義要有善意。
    生長不同世代,因年齡見解思想,觀念作法引起代溝衝突是很自然的,
    無代溝除了興趣相投,吃的喝的玩的開心再一起。

    佛法不是保守、守舊、落伍。
    佛陀、佛菩薩生活簡單,修行、幫助眾生…
    學佛陀教法→覺悟→利益眾生。學法→法→中心思想。
    禪修、念佛修行,都是在研究生命,知道生命的延續與自主生死。
    修行孤寂無色無味,常搞噱頭花俏很累。

    覺:自己變笨,反應差,遲早會發覺,
    慣性習氣頑固難化,懺悔法消因過錯所造成的業障。

    迴向靜坐

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- 1 至 1 (共計 1 篇)
  • 抱歉,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。